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文化

构建食品安全的文化体系

2015-05-19

构建食品安全的文化体系
       食品安全危机的增长和危机造成的损失是具有非线性特点的。感觉到的时候,如同上面讲的,当睡莲覆盖到池塘的1/4或1/2的时候,危机己经不可控制或者己经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应当提前建立预警机制。国家食品安全预警系统要有三大要素,第一,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危机汇报制度,明确食品危机信息的界定和分类;各层级汇报各类危机信息的时间期限;特大危机的特殊汇报方式;向国务院直接汇报的要求和说明;责任追究细则。第二,筹建全国范围的食品安全危机公告制度。设立危机公告的从低到高的警戒级别,以便让公众直接和快捷的得知食品安全公告的严重程度。第三,建设配套的食品安全危机评估系统。形成科学,实际可行的食品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制定定期考核制度;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
       国家食品安全预警系统还要抓好几个环节的工作,一是建立食品安全危机管理机构;二是建立灵敏、准确的信息监测系统,及时捕捉、收集相关食品安全信息并加以分析处理,对危机管理心中有数;三是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政府工作自我诊断,找到自己食品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在源头上降低危机事件的发生;四是事先做好食品安全危机应急计划和应急方案,配备好危机中和危机后处理各种问题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一旦食品安全危机发生能够胸有成竹,把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②在国务院要设立国家食品安全预警专职工作部门,负责协调管理各参与部委的工作,以及统一指挥全国的食品安全预警工作。参与的各部委应各负其职,如农业部主要负责我国农产品各个生产环节、存储环节的质量安全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分析、上报;卫生部主要负责国内食品生产和食品本身的质量安全信息以及国外同环节的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分析、上报;国家质量检验检疫局主要负责动植物进出口检验、检疫的国内外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分析、上报;国家环保总局负责农业和食品生产环境监测信息及国外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分析、上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负责国内零售市场农产品(食品)相关安全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分析、上报。形成一个从乡村到城市,从下至上的遍及中国各地的食品安全预警网。
       另外,我国食品安全方面的应急管理过程要由三阶段(事故发生前、发生中和发生后)组成,在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建立相应的应急管理机制。食品安全应急管理机制的建立应当围绕五个主要环节进行:应急信息收集、应急预防准备、应急演习、应急监测系统和应急资源管理系统。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前的管理活动要努力将事故化解在爆发前。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中的管理活动要注意将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内。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的管理活动重在逐步总结国内外相关经验,在国家层面上形成较为完善的、系统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在全国统一执行。建立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的前提是有法可依,因此,国家在建立食品安全应急机制的同时,应抓紧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应急机制各部门及其负责人的法律责任,对主观上故意瞒报、不作为、隐瞒信息等行为,都必须追究法律责任。现代社会,诚信己成为社会规范和个人品德。从诚信行为主体的角度看,诚信有三个层次:道德自律、制度约束和文化自觉。这三个层次是独立显现的,又是相互融合的。
       因此,《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将“诚信”作为道德建设的重点。事实上,把诚信看作是道德标准,就是将诚信作为自我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不假外求而自备于我的德性,是自我实现的道德准绳。按诚信的要求,不是出于获利,而是出于道德上的责任。提高诚信的道德修养对于建设整个社会的食品安全诚信机制万分重要。道德对子诚信的约束是一种自我约束。在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往往根据成本收益原则做出选择,如果人们从诚信行为中得到的好处大于他为此付出的成本或代价,他就可能诚信。失信背德可能会遭受舆论的谴责和良心的洁问,但是不会受到任何外在的惩罚和损失,这样一来,行为主体可能会抛开道德原则,以失信的方式来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为了这个问题,需要外在的制度化或契约化的诚信约束机制,构筑诚信制度体系,促进诚信文化建设。食品安全诚信文化的重塑要通过相应的体制变革和制度来支持。首先要深化改革经济管理体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界定政府行为边界,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在食品安全诚信方面做出表率;努力建立和完善社会诚信制度,有助于形成人们对社会其他成员要求诚信行为的理性预期,从而形成人人格守诚信的文化氛围;健全和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使其公正合理并具有可实施性,切实发挥法律规章对失信行为的有效惩罚和约束功能;在此基础上加强诚信教育,营造一种危机意识和机遇,使行为主体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和重塑诚信文化的紧迫性,形成社会共识和社会内聚,在全社会范围内共同建设食品安全诚信文化。
       政府诚信文化、企业诚信文化和公民诚信文化是构建食品安全诚信文化的统一体。政府的诚信文化,体现为有限政府、法治政府和责任政府,体现在行政主体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人民群众从政府工作人员真诚为人民谋利益的行为中受到感召,并自觉效法,从而形成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社会风尚。企业诚信文化,一是通过企业治理结构体现企业诚信文化。当诚信观念渗透到管理全过程,变成人们的自觉意识和行动,就形成了企业的诚信文化。二是通过企业信誉体现企业诚信文化。

企业的诚信声誉反映了企业的信用、实力和形象,是一种无形资产,可以极大地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使企业拥有比较广泛的客户资源,拥有原有的市场和开辟新的市场。三是通过企业产品体现企业诚信文化。品牌中蕴涵着企业文化,蕴涵着企业的价值,名优品牌是企业诚信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企业诚信的最好标志。四是通过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体现企业诚信文化。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分担社会成本,将增加在员工福利和生产安全等方面的成本,但可赢得社会广泛认同,实现企业的持久发展。公民诚信文化体现在公民个人的道德自律和文化自觉,诚信不仅是公民个人的良好品质,更是建立在国家与公民、个人与社会、公民与公民之间权利和义务相对平衡基础之上的一种社会公德。公民诚信文化体现为四种意识:诚信是立身之本,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诚信是齐家之要,要做到诚实无欺、信守诺言、和睦相处、团结合作、互相爱护、互相关心;诚信是兴业之宝,惟有诚实守信,才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有所作为;诚信是处世之道。诚信是社会基本价值之一,是处理人际关系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社会和个人发展的基础。
       新闻舆论监督是针对社会上某些组织或个人的违法、违纪、违背民意的不良形象及行为,通过报道进行曝光和揭露。抨击时弊,抑恶扬善,以达到对其进行制约的目的。舆论监督具有事实公开、传播快速、影响广泛、揭露深刻、导向明显、处置及时等优势,能够快速使人们的注意力聚焦,形成社会压力,引起政府高度关注,促使司法机关秉公办事。“不怕你通报,就怕你见报”,就是人们对舆论监督作用的一种形容。舆论监督虽没有强制力,却在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极具影响力。新闻舆论在西方被当作除了立法、行政、司法三大权力之外的“第四种权力”。在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报刊、电视、广播等传播媒介,虽然有一定的倾向性和明显的阶级性,但都有相对的独立性。舆论监督的地位非常重要。舆论监督是跨区域、跨空间的,舆论监督的成本是比较低的。新闻舆论监督更有利于普通百姓社会弱势群体。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不可小觑,因为新闻天生具有民主和监督的功能。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很重视报刊的批评监督,马克思说:“报刊按其使命来说,是公众的捍卫者,是针对当权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无处不在的眼睛。”
       当然,舆论监督的威力并不是来自新闻本身,而是来自新闻背后所代表的民意。现代民主政治对权力运作的要求是公共权力具有公开性的透明度。人民以其知情权和言论自由权参与国家政治活动,并监督公共权力的运作,而把二者结合起来靠的就是传媒,靠的就是舆论监督。所以说,舆论监督是一个国家确保公共权力正当行使的重要保障。在社会主体日益增加的今天,新闻舆论监督对党和政府执政方式和行政方式的转变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对公民而言,新闻舆论监督本质上是人民群众通过媒体对政府部门以及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违法进行监督,人民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的一种形式。新闻监督的实质是人民的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工具,对政府工作人员进行的监督。通过新闻监督,可以反映广大群众的呼声,发现我们工作中的中足,纠正我们工作中的问题,促进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好。
       2005年3月,北京“两会”代表注意到:一些食品安全问题被新闻单位曝光后,就会引起重视、严肃处理,尽快解决。如果没有见报,食品安全问题可能就会久拖不决。问题是为何只有新闻媒体曝光了才能得到解决?症结在于一些单位公共行政意识不强。各级领导应把舆论监督看作是一面镜子,增强公共行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带头支持新闻单位进行正确的舆论监督。随着政府转变工作作风,依法行政的意识逐步深入,各方面都认识了舆论监督的作用:帮助监督政府的公共行政。欧美等国家非常重视消费者在食品安全方面监管,特别是法规、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作用,充分听取消费者的建议,确保其工作能真正维护消费者的利益。美国在立法和修订过程中都允许并鼓励消费者积极参与。立法机构的一个条例提案会先期通知,提出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案,征询公众的意见;在最终法规发表前,要为消费者提供开展讨论和发表评论的机会;当遇到特别复杂的问题,需要立法机构外的专家建议时,立法机构还将根据需要通过非正式信息途径召开公众会议,收集消费者对待法规等问题的看法。如果个人或机构对立法机构的决策提出异议时,还可以向法庭提出申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