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建立事故的管理制度,明确报告、调查、统计与分析、回顾、书面报告样式和表格等内容。

【要素释义】

应建立事故的管理制度,在制度中对如何进行事故报告、如何开展事故调查、对事故的统计及分析方式方法、事故的回顾,以及相关的书面报告样式和附表等进行统一的规定。

【达标要求】

(1)事故的报告和调查要严格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相关规定进行;
(2)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

事故报告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事故的简要经过;
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5)已经采取的措施;
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
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3)企业应特别注意对一般事故、较大事故、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等不同等级事故的不同的报告、调查和处理要求;
事故等级分类:(注意:每种类别满足条件之一即可判定事故等级)

事故类别死亡人数重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
特别重大事故30人及以上100人及以上1亿元及以上
重大事故10—29人50—99人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
较大事故3—9人10—49人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
一般事故1—2人1—9人1000万元以下

事故处罚:
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事故发生单位处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上一年年收入60%至100%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
2)伪造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的;
3)转移、隐匿资金、财产,或者销毁有关证据、资料的;
4)拒绝接受调查或者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
5)在事故调查中作伪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
6)事故发生后逃匿的。
事故发生单位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1)发生一般事故的,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2)发生较大事故的,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3)发生重大事故的,处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
4)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2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
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未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事故发生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发生一般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30%的罚款;
2)发生较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40%的罚款;
3)发生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60%的罚款;
4)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80%的罚款。
四、企业对事故的统计和分析工作要客观准确,多角度、多因素全面开展事故的统计分析工作,找出本企业事故发生的规律性,发现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改进安全管理。

12.2.2 应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和《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6442)定期对事故、事件进行统计、分析。

【要素释义】

事故统计内容主要包括事故发生单位的基本情况、事故发生的起数、死亡人数、重伤人数、急性工业中毒人数、单位经济类型、事故类别、事故原因、直接经济损失等。

【达标要求】

企业应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析规则》(GB6442)及相关要求,定期对企业内生产安全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及逐级上报。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表按照报送时限一般分为月报、季报和年报。
(1)事故分类:《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
1)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3)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 5)触电 6)淹溺7)灼烫 8)火灾 9)高处坠落 10)坍塌 11)冒顶片帮 12)透水 13)放炮14)火药爆炸 15)瓦斯爆炸 16)锅炉爆炸 17)容器爆炸 18)其它爆炸19)中毒和窒息 20)其它伤害
(2)事故分析:《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析规则》(GB6442—86)
事故分析步骤:
1)整理和阅读调查材料;
2)按以下七项内容进行分析:受伤部位、受伤性质、起因物、致害物、伤害方式、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
3)确定事故的直接原因;
4)确定事故的间接原因;
5)确定事故责任者。
事故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
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
2)间接原因:
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工业构件、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的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
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劳动组织不合理;
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
其他。
3)分析事故时,从直接原因入手,逐步深入到间接原因,从而掌握事故的全部原因,再分清主次,进行责任分析。
事故责任分析:
1)根据事故调查所确认的事实,通过对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分析,确定事故中的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
2)在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中,根据其在事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确定主要责任者;
3)根据事故后果和事故责任者应负的责任提出处理意见。